近日,公司经济学系唐志鹏教授(第一作者)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生汤淑娟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邹嘉龄副教授(通讯作者)合作学术论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Global Embodied Carbon Flow: Evidence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Robots”在国际期刊《Habitat International》上录用发表,该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Habitat International》期刊由联合国人居委员会于1976年创办,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城乡人居环境,聚焦发展研究、环境研究、区域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研究等多学科问题。该期刊系SSCI检索期刊,是中科院经济学大类1区TOP期刊,JCR一区,最新影响因子为7.0,CiteScore值为10.9,JCI指标学科分区排名为:Development Studies(6/65)、Environmental Studies(23/191)、Regional & Urban Planning(4/55)、Urban Studies(6/77),属于国际权威期刊。

研究简介: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减少全球碳排放方面前景广阔。然而,全球贸易隐含碳流动给碳减排效果带来了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对全球贸易隐含碳流动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探究以产业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全球贸易隐含碳流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发展中国家采用机器人会促进其贸易隐含碳流出(机器人使用量每增加1个单位,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隐含碳增加0.262千吨),尤其是在制造业和公用事业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发展中国家贸易隐含碳向其他国家泄漏的风险;其次,发展中国家应用机器人对促进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隐含碳具有更强的作用。从行业碳强度的角度来看,机器人的应用主要促使发展中国家中等碳强度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流出。文中进一步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应用机器人促进贸易隐含碳流出的机制包括扩大生产贸易规模、增加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以及降低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研究结果对传统观念提出了双重挑战:一方面,由技术驱动的自动化可能会无意中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创造出新的碳泄漏渠道;另一方面,没有协调能源系统改革的技术跨越可能会加剧碳排放的不平等。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97397525002760
依托beats365最新实施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的管理办法,经济学系始终坚持以经济学学科为指引,强化经济学理论基础,深化经济学方法体系,通过会议交流与讨论不断产生思想火花并形成学术前沿观点,不断提升全系的科研水平。目前经济学系教师作为第一作者已经发表了《管理世界》、《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管理科学》、《Cities》、《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Energy》、《Energy Policy》等一系列国内外A类期刊论文。
供稿:徐丽佳
图片:徐丽佳
审核:李晓庆